时间:2019-05-14 21:39:40 来源:中原经济网
【中原经济网讯】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以中央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为引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完善规章制度,实施依法治校,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优化院校治理结构,学校办学活力不断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显著成效。
一、不断完善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制度体系
学校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构建以学校《章程》为统领的管理制度体系,健全现代职业院校治理结构。学校现有制度183项,其中,党务管理制度44项,行政管理制度21项,学生管理制度30项,人事管理制度7项,教学管理制度19项,财务资产管理制度24项,监察审计制度12项,科研管理制度10项,校园管理制度10项,其他制度6项,初步建成了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体系。坚持动态调整和相对稳定相结合,不断完善制度进化体系,始终保持制度的先进性和适应性及时对现行规章制度特别是办学治校的重大关键制度进行审视和评估,对不适应学校实际、落后于事业发展需求的规章制度及时进行修订完善,各种办事程序和规则进一步健全,学校决策更加民主、法治、科学,管理与决策执行更加规范、廉洁、高效,有效保障了学校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不断完善社会参与办学机制,增强办学活力
不断完善社会参与机制,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强化市场化办学理念,建设学校自主管理、自我约束,社会共同参与、多方协商,民主监督的现代学校制度。深化学校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战略合作关系,改进和完善华体会体育(中国)·hth官方网站校友会工作机制,发挥校友在学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构建社会支持和监督学校发展的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市场化改革,拓展协同创新中心战略平台,与水行政主管部门、水利行业协会、水利职教协会组建水利职业教育协作会,实现现代学徒制招生、人才培养、学生就业联运机制;推进与开封市、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落实,与黄河水利委员会、中国电建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打破企业与学校之间的人才流动与技术对接的壁垒,实现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形成校企互融、专业与产业深度合作的运行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融合机制,积极打造“优质资源共享、人才优势互补、科技协同创新、紧缺人才共育”的产教融合新高地。
三、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学校治理结构
学校不断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党委会、校长办公会、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健全,决策程序规范,重大事项、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等“三重一大”情况,均由党政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不断完善参与式管理机制,教代会、学生代表大会在学校民主决策和管理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学校理事会、学术委员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等职责清晰、运行规范,形成了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学校不断深化探索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移管理重心,下放人、财、物的管理权,突出院部办学主体地位,形成了学校宏观管理和调控,院(部)质量主体责任,自主办学、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校院(部)两级管理体系,充分调动了院(部)工作主动性,激发办学活力,使院(部)成为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学、科研、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的主体,不断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加强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社会力量的合作,拓展共同发展职业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多元办学主体运行机制初步形成。
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强化管理内涵
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聘用制分类管理,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核心,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逐步建成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主体,年薪制、项目工资制等多元并存的收入分配体系建设。实施专任教师与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股份合作制工作室或大师工作室,形成向双师素质教师倾斜的内部绩效分配方案和行业企业有效参与学院治理的治理结构,初步建成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
以培养职业素养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适应水利行业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要求,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深化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推进与学分制相配套的课程开发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应对招生形势变化,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创新招生宣传模式,完善多种形式的考试招生办法。
五、运用大数据分析,提升学校管理能力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以大数据挖掘分析为基础,提供实时、全景式的数据分析挖掘和展现渠道,及时发现管理与教学活动中的问题和规律,建立“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的常态机制,为学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地推进了学校管理方式变革,提升了管理效能和水平。不断促进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深度融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全过程,将学校各项工作与信息化平台结合,不断完善业务系统功能,优化管理、提升绩效。通过教学诊断与改进试点校建设,构建了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学全员参与、全过程管理、全方位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学校治理水平。(魏豪)